
聯系我們 | |
鞏義市盛威冶金爐料有限公司 | |
地 址: 河南省鞏義市涉村鎮西涉村 | |
電話:0371-64578859 | |
傳真:0371-64578859 | |
手機:15238686199 13938297067 | |
聯系人:李經理 | |
郵編:451200 |
加熱爐用澆注料的施工流程需要嚴格遵循工藝要求,以確保澆注料的結構強度、耐高溫性能和使用壽命。以下是典型的施工流程及關鍵要點:
一、施工前準備
1. 材料與工具準備
澆注料:根據加熱爐工況(溫度、侵蝕介質、熱震頻率等)選擇合適材質(如高鋁質、剛玉質、莫來石質等),檢查材料保質期和包裝完整性。
結合劑:如磷酸鹽、鋁酸鹽、水玻璃等,按比例準備并檢查性能。
工器具:攪拌機(強制式或滾筒式)、振搗棒(插入式或平板式)、模板(鋼?;蚰灸?,需涂脫模劑)、切割工具、測溫儀、養護設備(如塑料布、養護劑)等。
2. 基礎表面處理
清潔:清除加熱爐爐殼或原有襯體表面的浮塵、油污、松動層,確保表面干燥、粗糙(可通過噴砂或鑿毛處理)。
錨固結構檢查:
檢查金屬錨固件(如 Y 型、V 型、抓釘)的焊接質量,確保無虛焊、漏焊,間距符合設計要求(通常為 200~300mm)。
錨固件表面需涂覆防氧化涂料(如瀝青、水玻璃),或包裹陶瓷纖維層,避免高溫下膨脹損壞澆注料。
3. 模板搭建
根據設計尺寸搭建模板,確保尺寸準確、支撐牢固,接縫嚴密無漏漿。
模板與澆注料接觸表面需涂脫模劑(如機油、凡士林),便于后期拆模。
二、澆注料攪拌
1. 攪拌比例控制
嚴格按廠家說明書控制澆注料與結合劑的配比,通常先干混均勻(2~3 分鐘),再緩慢加入結合劑濕混(3~5 分鐘),直至物料呈均勻流態狀。
注意事項:
水量或結合劑用量不可隨意增減,以免影響強度和施工性能。
攪拌好的澆注料需在初凝時間內(通常 30~60 分鐘)用完,初凝后不得加水稀釋或二次攪拌。
2. 攪拌設備要求
強制式攪拌機適用于骨料顆粒較大的澆注料,滾筒式攪拌機適用于中小顆粒料。
攪拌前需清理設備內殘留雜質,避免污染新料。
三、澆注與振搗
1. 分層澆注
單次澆注厚度不宜超過 300mm,避免因自重過大導致底部骨料下沉。
多層澆注時,需在前一層初凝前進行下一層施工,確保層間結合緊密。
2. 振搗作業
插入式振搗棒:垂直插入澆注料中,間距約 200~250mm,振搗至表面泛漿、氣泡排出為止,避免過振導致骨料下沉。
平板式振搗器:適用于表面振搗,確保表面平整。
注意事項:
振搗棒不得觸及模板或錨固件,以免影響結構精度。
異形部位(如爐門、燒嘴孔)需人工搗固或使用小型振搗工具,確保無氣孔。
四、養護與拆模
1. 養護工藝
自然養護:常溫下(15~30℃)覆蓋塑料布保濕養護,避免陽光直射和強風,養護時間通常為 3~7 天(根據結合劑類型調整,如鋁酸鹽結合劑需至少 3 天)。
加熱養護:若工期緊張,可在澆注 24 小時后逐步升溫(升溫速率≤15℃/h),至 150~200℃保持 24 小時,再緩慢降溫。
濕度控制:磷酸鹽結合的澆注料需干燥養護,避免接觸水分;水硬性結合劑需保持濕潤。
2. 拆模時機
常溫養護下,側模通常在 3~5 天拆除,承重模板需延長至 7 天以上,確保強度達標。
拆模時需小心操作,避免碰撞澆注料表面,如有缺棱掉角需及時修補。
五、烘烤與使用
1. 烘烤制度
目的:排除澆注料內部游離水和結晶水,避免直接高溫烘烤導致爆裂。
典型烘烤曲線:
低溫階段(≤200℃):升溫速率 5~10℃/h,保溫 8~12 小時,排除游離水。
中溫階段(200~600℃):升溫速率 10~15℃/h,保溫 12~24 小時,排除結晶水并完成結合劑固化。
高溫階段(600℃以上):按加熱爐正常升溫曲線升至工作溫度,保溫至完全燒結。
注意事項:烘烤過程中需監測爐體各部位溫度,避免局部過熱;禁止使用明火直接沖刷澆注料表面。
2. 日常使用維護
避免急冷急熱沖擊,定期檢查襯體表面是否有裂紋、剝落或侵蝕,及時用修補料(與原澆注料材質匹配)填補。
清理爐內積渣時,避免使用硬質工具敲擊襯體,可采用高壓風或機械刮刀輕柔清理。